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FA 和 CPA 上好吗?

 



看了楼上的各答案,猜测题主还在学校。题主,很羡慕你哦。你知道么?现在二十八岁的我此时此刻刚刚背完今天的150个单词计划,然后现在做晚饭,吃完后看注会实务第二章持有至到期投资。我好羡慕你的年轻,你还在学校,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我的一百五十个单词利用上班闲暇时间背的,五点半下班,又用了一个小时背完了。想想好心酸啊。我这年纪估计进不了四大了,虽然我也很想进。我也不是财务专业的学生,跨专业学了会计。我在七八线小城市,我也不知道我学英语能不能用在工作上,在这样不入流的城市,估计用不上,也不会有这么高大上的工作。但我为什么要学?因为我想看英文原著,因为我还幻想有一天我能去一二线城市,因为我梦想做个财务一把手,到时候或许用得上。我为什么要考cpa呢?我还有个一岁多的儿子,可我还是想考,因为在财务工作中遇到很多的不会的,问同行的话,大家都模棱两可,有时说的不一样,我不满足于这样的答案,我想弄清楚个一二三,不为别的,就是想知道。虽然我知道进不了四大,但还有国内四大五大六大,说实在的随便哪个大都会比我现在的工作锻炼人,进不了好的但只要比现在的进步就行,就不算原地踏步。我也会在背单词的档儿问我老公,你说我背它有用么?他还我以肯定得眼神,背吧,有用,虽然你现在感觉不到。即使他不这么说,我在犹豫片刻后还是会背的,借楼上的话,

这是在还青春欠下的债。

我坐的车在高架上被人追了尾,实在没啥事做了回答个问题吧。我看了一下全部都是抖机灵的答案根本没有用。

分成两部分。如果你单纯的是要了解这两个证书是否有用的话,你把大把青春年华放在考CPA上还有一些用,尤其是你如果想做会计或者财务方向的工作。考CFA暂时没啥用说不好,且不说那个东西需要你大四才能考,二级和三级也是需要工作边考的,你拿到证书是要sponsor 的,毕竟是个分析师证啊。

如果你是说觉得青春年华用来考证值得不值得,我的经验是:不好说。不过,青春是要用来增加正向的,对自己好的阅历的,证书这块也算是好的阅历的一部分。只是,你不知道你会失去什么,你也不知道你失去的对你是好,抑或是不好。这只是一个选择问题,没啥好不好的。

青春不要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终归不坏。希望这些比那些说啥人上人的莫名的答案,更有用一些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在考 CFA,金融圈的、非金融圈的...那么,CFA 为什么这么火呢?

CFA 全称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特许注册金融分析师),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含金量最高的资格认证,被称为金融第一考的考试,为全球投资业在道德操守、专业标准及知识体系等方面设立了规范与标准。

换成人话,CFA 是金融领域一个很牛 X 的证书,尤其是在投资领域。如果类比的话,有点像国内会计领域的 CPA,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国际认可的资格认证而且是针对

金融投资细分领域的。

CFA 到底考什么呢?

CFA 的整个知识架构体系非常严谨和完整,这也是为什么它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CFA 每个级别都会涉及以下 10 门课程的内容,考察的内容广度不变,但是深度会有很大差异。这十门课是:Ethics & Professional Standar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Economics,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 Corporate Finance, Portfolio Management, Equity Investment, Fixed Income, Derivatives, Alternative Investments(三级科目略有不同)

获得 CFA 证书能干什么呢?

按照 CFA 协会的官方说法,在设计 CFA 各级别考察重点和难度时,一级和二级主要是培养分析员,而三级则是培养基金经理的。根据好买基金最新数据,中国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为 4000+ 人。他们的年薪少则百万,多则千万,可谓精英中的精英。虽然说取得成为 CFA 持证人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成为基金经理,但这毕竟是一块「敲门砖」。

也在网上搜了一下全球和国内 CFA 持证人的工作情况:

如果你是一名 CFA 持证人,那么至少向应聘企业或面试官透露了三个讯息:

第一、你很聪明,或者很有毅力。准备一个级别的考试至少要花费 3-5 个月时间,每天 2-3 个小时,通过全部三个级别考试至少要花 1 年半时间,如果中间失手一次,全部通过的时间将会更长。当然,不管什么考试,总有那种考前一周突击就能高分通过的大牛,不过对大多数人而言,时间精力的投入是必须的。

第二、你对金融理论知识有系统性掌握。CFA 的创始人是大名鼎鼎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构建起的知识框架体系堪称经典,CFA 的考纲内容一直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比如最近几年,量化的内容在增加,后来还加入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考点。

第三、你很上进。凡是考过 CFA

的人都知道,CFA 的考试过程绝对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你敢于开启 CFA 之路,就证明你愿意挣脱自己的舒适区,寻求挑战。

以上这些都会成为你找工作时候的加分项,给你的简历大大加分,也正是由于这强大的吸引力,让很多小伙伴走上了报考之路。

CFA 含金量高吗?

我认为任何一个证书,其含金量必然与通过率成反比。CFA 考试单级别的通过率都在 40%-50% 左右,而且 CFA 的三个级别是逐级考试的,仔细一算,其实能一次性通过三个级别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不过,随着 CFA 考试从纸考转为机考,考试频次增多,大家都会担心,CFA 含金量开始走低,但是并非如此。仔细分析,我认为大家觉得含金量变低的一个原因是,考试频次变多了,启用题库之后,考试就会变简单。

对于这一点,那真的是误解了。考试频次变多了,只是表明你可以参加考试的选择场次变多了,CFA 一级由一年 2 次变成了 1 年 4 次,CFA 二三级由一年 1 次变成了一年 2 次,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考证规划。

而协会考试的体系、内容、出题方式都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以前该怎么考,以后该怎么考,该学的内容一样都不会少,在这一点上大家真的可以放心。

同时,协会还有两条规定,一个是两次考试之间至少相隔 6 个月,另一个是一个级别最多只能考 6 次。这两个规定实际上也给大家明确了即使考试频次变多了,也不代表你任何时候想考都能考,不代表你可以随便考考。

而且启用题库之后,

大家的反馈都不是题目变简单,而是反而变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为了能保证题库的题量,协会要尽可能地多得准备题目,考纲不变的情况下,题目会出得更细节,其实这对于考生的复习难度是提高了的。

还有一点是大家比较焦虑的,一般机考考试都会有机经,CFA 如果也有的话那这考试不就太容易了吗?首先你要对 CFA 协会的题库有信心,其次,你难道忘了 CFA 有道德要求,考生是不可以在考后讨论题目和考点的,只能谈感受,所以如果指望 CFA 有机经的,还是好好复习来吧。

写在最后

既然选择了要考,那么还是坚定信心,一鼓作气考下来,不管含金量高还是低,当你能把三个级别都拿下的时候,估计这个问题也就不在重要了。

最后,如果自己学实在困难,还可以「请救星」,报培训班。CFA 考试本身主要是爬两座大山:金融知识+英语。培训班老师肯定是会把教材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提炼出来,掰开揉碎讲给学生听,从而大大减轻学生理解金融知识的负担。但是要注意,毕竟到了考场面对的试卷依旧是英语,这事儿别人帮不了你,最终还是要自己扎实掌握~

正好最近有免费课程和资料可以领,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这个难度,get 通关门道~↓↓↓↓↓

训练营2022 CFA 通关密训营作者 何旋-Katherine 等¥0.00去查看​

我觉着我应该比较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2015年通过CFA 3级考试。

2016年通过CPA专业阶段考试。

我今年27岁,2013年人大财金硕士毕业参加工作。

CFA是研究生阶段过的一级,之后是工作中开始准备的,前后花了4年,3级考了2次。

CPA

完全是工作后开始考的。也是花了4年通过的。

所以说CFA和CPA,我基本是同时在备考。

我不得不承认,当我最后得到通过考试消息时,确实是热泪盈眶,激动不已的。因为考下这两门考试,真是太不容易了。附上两张通过考试时发的朋友圈。

这两门考试说实话,难度其实还好,只要是正常人,认真准备肯定能过,并不是啥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但是这两个考试,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时间一拉长,就感觉是个马拉松。每年我基本是2月-6月准备CFA,7月-10月准备CPA。CFA准备一级的平均时间大概要250-300小时,CPA准备一科大概要100-150个小时。所以我每年大概花在考试上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500-600个小时,4年下来是2000-2500个小时左右。

贴一个我备考cfa3级时的时间记录

所以考虑这两门考试的时间成本,思考值不值得,绝对是一个好的问题。

首先从这两门证书背后的知识来说。

CFA一级主要是金融基础知识,难度水平大概同金融本科差不多。二级主要围绕的是各类金融产品的估值,三级主要是讲投资组合的构建,通过CFA的考试,基本能系统构建一个投资的基本框架,能够明了要当一个投资经理至少应该掌握哪方面的知识。但是也仅仅是框架而已,总体来说知识面比较宽泛,但是深度不够,实用性不够。但是你如果能考下来,至少说明你对于投资的基本背景知识是合格的。

CPA的知识相对来说更加接地气一些,相对来说更符合一级市场做项目的需求。不论是会计,经济法,税法,财

管等都是在实际中能应用的到的。但是必须指出,不论考试内容再如何接地气,要真快速学知识,提高能力都不如上手经手项目效率高。单纯以考试学知识的角度考察,我觉着不会没用,但是你学会的只是理论和皮毛,耗费时间较多,效率偏低。

接着从求职角度来看。

以我自身和我身边朋友的角度来看,我想指出的是这两个证书有一定用处,但不是关键因素。很多职位招聘信息里面有提到,cpa和cfa优先考虑,这算是有用的一面。只是我认为证书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校招时,第一看中的是你的学校和专业,不同档次的学校确实在招聘中有一定区别对待。社会招聘时,你所能带来的资源,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则上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所以想要找个好工作,更有效率的做法是,一考个名校,二是多参加点有意义的项目。但是我并不否认证书的作用,至少他向雇主传递了如下信息:1.你的专业知识储备基本合格。2.你很上进。3.你学习能力很强。这些都是加分项。所以当你错过了名校,也没有途径参与到项目中时,证书能给你提供一点正面效应,但毕竟不是决定性的。指望靠这改行 或者走上人生巅峰还是洗洗睡吧。

那把青春耗费到考CPA和CFA上,值得么?

我觉着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值不值要看你自身情况,要从每个人的机会成本考虑。你要是创业者或者有自己一番事业,而且处于千载难逢的上升期,我觉着不值,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完全可以

去做些附加值更高的事儿。但是如果你本身之前背景一般,工作普通,能力平平,你能拿出来的资本只有时间和努力,那么我觉着考这两个证书至少是个不坏的选择。你如果不考试,那你四年后又如何了,这不考证的时光很可能就花费在聚会,上网,看美剧,刷综艺上了。那么你不如花费在考证上,至少是个正向作用的事儿。这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浅见。

ps,非常理解题主提这问题,这四年有时真的一遍遍这样问自己。最终靠意志力坚持下来了。回头看也有点唏嘘。明年打算试试司考吧,传说是非法本最后一年了。也可能打算再考考英语,申请一下国外MBA。走一步算一步,人生有时也挺迷茫的。

CFA难不难考,可以参见我这个答案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很难考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原答案写于2015年底,更新于2018年底,历时三年,备考实录,伸手问我要备考资料的请点右上角x——

2015年,备考第一年,22岁,大四至研一,大约从四月开始,用了大半年时间从零基础自学,报六考五过二,战略随便翻了翻书,但临场决定弃考,过财管60.25、审计69,挂会计54、税法57、经济法57(我前一年400+过的司考但居然经济法挂了)

2016年,备考第二年,23岁,研一至研二,那是暑期我在一家券商投行实习(其实当时能够得到实习岗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拜cpa所赐)一边实习一边重新备考,报四考四过三,过会计62、税法63和经济法63,挂战略47(感恩领导批了我十一后的7天假期)

2017年,备考第三年,24岁,正式入职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因为工

作忙所以复习地很少,报一考一过一,过战略68,结束cpa专业阶段

2018年,备考第四年,25岁,工作满一年,大约是零零碎碎看了三个月,每天晚上看一两个小时这样子,综合72上岸

虽然分数都很低,whaterver,Goodbye CPA~

2019年,26岁,脱离靠海第一年,提前实现了规划了五年的职业转型(从投行端转到了投资端)

——以下是原文,禁止转载——

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2015年法学类专业本科毕业,2017年法学类专业硕士毕业,目前从事保险另类投资工作。

这篇答案最初写于2015年10月,也就是我第一次参加CPA考试后。当时写的原则是,一不吹牛逼,二不灌鸡汤,长期保持匿名状态,期间被多家CPA盈利机构以各种无耻的形式抄袭,你们或许看到过什么“一个93年的女孩已经过了CPA了你们还在怎样怎样”的神文,就是某无德抄袭篡改的。

也下借此提醒各位,考试没有捷径,鸡汤也不能加分,各种课程大同小异,尤其讨厌神话老师的那种小作坊,并不是你一次性考过6门就有本事来教CPA。

学CPA的契机,主要是2014年夏(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先是运气很好地拿到了保研资格,然后运气很好地拿到最想去的学校的夏令营录取资格,然后又运气很好地考过了司法考试,然后陷入了一种没有事可干又懒得去实习还想顺便回家陪陪我奶奶的混吃等死的状态,于是跟打着“学习一点财务知识”的名义回家开始了退休生活。

最开始的学习是从一本《会计学原理》开始看的,由于没有压力又是在家,大概每天能看个把小时,所以大概两三个月都没看完,

而且什么也没记住。于是就决定,那就考CPA吧,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1)逐渐意识到,不懂财务的法律人,公司、证券、金融、银行、涉税等法律业务可能很难做好,关键不做这些领域又不怎么容易赚钱(当然这都是当时的想法,现在看起来很肤浅);

(2)我是那种比较喜欢大段时间用来集中学习的人,对于完全零基础的我,以后很难有这种半年的空闲时光,现在不考以后也就不会也不能再考了;

(3)我对自己的自制力有很清楚的认识,没有考试的压力我是在是学不下去;

(4)当时高分过来司法考试和夏令营考试给了我爆棚的蜜汁自信(后来看起来自己面对cpa就是个学酥)。

其实真的,大四下的时间,如果不用来考CPA,那估计我很大的可能还是旅旅游、刷刷微博、吃吃喝喝睡睡,眼一睁一闭半年就没了。当时我还养了一条小拉布拉多,每天晚上都带着表弟一起去遛狗,小区附近有个华润售楼处做了个下沉式广场,我们每天晚上都在那里放开狗狗让它撒欢地疯跑,现在想想真的是一段美好惬意的休闲时光。

说实话,备考CPA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期间也有很多次想放弃,零基础直接学CPA,就好比新生儿直接学110米跨栏。自学的难度确实很大,比如当时老听“计入当期损益”,以至于我很长时间都以为有个科目叫“当期损益”,再比如至今我都没太搞明白合并报表里内部交易的调整(甚至每个老师讲的操作都不太一样)。

克服遗忘也非常难。好不容易啃完了第二章《金融资产》,

马上又出现了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到第25章《企业合并》、26章《合并财务报表》,拍拍脑门妈呀这都是什么鬼,马冬梅?不对,牛夏莲?还是朱秋菊?应该是羊春红吧?更不必说六门课同时从零基础开始学了。CPA单个知识点真的都不是特别难,难在内容太多,太过于庞杂。CPA多门同时备考,其实就是和遗忘作斗争。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大多数的事情还是胜不过坚持。鸡汤一点说,司考、CPA这种周期长、通过率低的非选拔性考试,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更多的是心智成熟和历练。在你一次次想要放弃、甚至是还没开始就想放弃的时候,一次又一次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付出努力的同时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但这也恰好是为什么很多人问我自己是否要参加cpa\司考这种考试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慎重,还是要自问一句自己是不是想好了愿意付出多少努力还是愿意承担多少风险。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试试吧试试吧,随便考考玩玩,那我觉得还是看电视剧睡觉打游戏比较舒服。

在CPA考试的那天,看到好多弃考的人发微博,感慨一下青春流逝,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感慨一下自己不够勇敢,励志明年再战。那时候就在想,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能够勇敢出考,就已经赢了。

4月份报名10月份考,半年前哪个人不是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多少人一次一口气报了六门?多少人因为五年循环的限制而决定破釜沉舟?所以有些鸡汤真的是害人,

尤其很多无良机构依然热衷于炒作“零基础三个月过六门还上着班带着娃还侍奉双亲然后转身人生赢家”,真实性如何不说,这种态度就不是面对学习和考试正确的态度。

实际上,我所在的考场,接近50个考位出考最多的一场也就二十多个人,而且这些人中有不少纯粹是打酱油,很多人都是发呆熬到考前30分钟交卷。

当然弃考这种事情不便评论,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但其实每个理由也都是借口罢了。

“没有考试,就没有学习”,这句话是我考完试后自己胡编乱造的,不过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出于强烈兴趣和高度自制力的支撑,没有压力、漫无目的的学习,大多会是懒散、低效甚至半途而废的。

起点和目标也很重要,如果我是从一本《会计学原理》学起,那么懒散的大四下和升研暑假,恐怕我也就能啃完这一本书,还不一定啃得怎么样。但如果给自己规划一个宏伟的蓝图,加以相对周密的计划、相对严格的执行和不断的自我鞭策,就会发现原来可以做这么多,考完试再回头来看,有一定基础的人,两三个月复习两三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没想到有CPA考试的压力,反倒学进去了。不管结果怎么样,反正CPA会计学教材的28章大概意义上还是学懂了,同时还学了审计、财务管理、税法和公司战略,这个角度说来,还是颇有收获的。

考前我很紧张,老觉得如果不过就完了,自己大半年的时光全浪费掉了。考后想想,虽然CPA

考试里确实是59分=0分,但是如果读到研究生,或者说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把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习的唯一尺度,未免有些太浅薄了,毕竟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知识也终究会有被用到的那一天。比如前段日子,导师组讨论对赌协议。当大家因为两份判决中的不同裁判争执不下的时候,我给导师和师兄师姐介绍了一下对赌协议的原理、不同模式的会计处理,问题迎刃而解。

所以说,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准备CPA上是很有意义的,前提是,你无法保证这些时间一定会被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有其他有意义的计划,那我建议你不要考CPA,因为它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就考试结果来说,只有通过和没通过,没有折中和保底;只有破釜沉舟,没有全身而退和回头是岸。在这里,沉没成本确实是要重点考虑的。

非常有趣的是,我以前认为CPA会和司法考试一样,什么样的人都有,但结果到了考场才发现,主力军居然是大叔和小姑娘,这个对比特别有对比喜感。我所在的考场还有个大叔拿了个算盘,后来监考老师嫌弃噪音太大不许他用了。

监考老师核对我证件的时候说,93年的就来考,好年轻噢哦!(15年的应届生正常年龄应该就是93年的吧)旁边好多人都转头来看我,那一刻感觉,啊年轻真好。如果确定自己早晚要考,那么早考绝对好于晚考。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大概是因为公安部数据库的原因,我的CPA准考证上是我14岁的照片,我的身份证上是我18岁的照片,我今年22岁(写的时候还是2015年,然而2018年已经25岁了)。四年又四年,从中考到高考到保研、司考,再到CPA,生活永远不会停步啊~

看韩剧、逛淘宝自有它们的乐趣,学习CPA、司法考试也是这样。不过后者不仅是知识的提高,更是心灵的成长,在你一次次想要放弃、甚至是还没开始就想放弃的时候,一次又一次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付出努力的同时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

在没有负担、精力旺盛的年轻时光不把这些该做的事情做完,难道要等到拖家带口、“头发都去哪儿了”的时候再去考吗?有些东西年轻不学以后可能就学不会了。